這幾天,隨着氣溫回升,鍛鍊的市民也越來越多。家住杭州市上城區大學苑的市民王先生對家附近的學校運動場地讚不絕口:“以前想找個合適的場地跑步,要麼太遠,要麼太貴。現在浙裏辦的校園健身板塊,提前就能預約到家門口學校的操場,太方便了!”
日均健身約8千人次
日前,隨着杭州“城市大腦 3.0”的全面啓動,其在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引發廣泛關注。
其中,校園健身板塊的升級尤爲亮眼,這也是目前杭州城市大腦320個應用中,月活超百萬的7個應用之一。
打開浙裏辦,搜索“校園健身”,即可在線查看附近開放場地(館)的學校,每所學校的開放時間、健身公告一目瞭然。完成線上登記後,即可掃碼入校鍛鍊。

杭州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部門經理俞勇介紹:
目前全市共計開放學校986所,實際累計健身人數超71萬人次,日均健身人次約8千人次,其中健身人數最多的區縣是西湖區。
截至三月底,今年全市健身人數已超15萬人次,健身熱度最高的學校是杭州市長陽小學,今年共計健身人次超1.6萬人次。

以西湖區爲例,自2012年開展“校園健身”試點以來,歷經多次升級。如今全區對外開放中小學全部完成入園設備升級,人臉識別等硬件設備全覆蓋。
場地開放後如何管理?大學路小學副校長應春波也給出了答案。對學校來說,安全是首位。平臺運用數據一體化保障健身安全,既減輕了學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學校的保安、體育老師、學生志願者會定期檢查和巡邏,共享運動角也有專員來維護。
迭代3.0校園健身將更智能
據瞭解,杭州城市大腦自2016年啓動以來,不斷迭代升級,從最初的數字治堵,到如今涵蓋城市治理各個方面,已成爲杭州城市治理現代化的一張金名片。杭州市數據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2.0版本對比最大區別在智慧化。
“我們率先部署AI系列模型,從數字映射轉向智能思考,爲城市裝上了自主進化的數字心臟。讓城市更智慧、更聰明。”
以“校園健身”爲例,“城市大腦3.0”充分發揮數字化優勢,打造出一系列貼合市民需求的實用功能,爲市民共享學校操場、體育場館等資源提供了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市民還能提前通過手機,在平臺上查看各學校體育場地的實時使用情況與未來一週的預約狀態,並根據自身時間進行預約,有效避免了前往學校後無場地可用的尷尬。杭州求知小學副校長朱雲婷很有感觸:“夏天來跑步、打球的市民特別多,學校還有學生在訓練,這一功能就能更好配置場地。”

圖自央視新聞
“未來,我們希望該應用有望實現依據市民的運動數據,運用算法生成個性化健身報告,從運動強度、時長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並給出科學合理的健身建議。”俞勇告訴記者。
杭州“城市大腦3.0”的校園健身板塊,不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創新實踐。接下來,應用將繼續專注於校園健身智能體的搭建,包括內容板塊的充實,讓市民在享受便捷健身服務的同時,感受到科技爲城市生活帶來的美好改變。
作者:陳素琴(體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