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珍
年齡:101歲
性別:女
籍貫:舟山定海
養生之道:堅持運動、家庭和睦
9月17日清晨的杭州城東公園,晨光剛漫過枝頭,一位老奶奶挽着身旁男子的手,緩緩走在石板路上。
“101歲啦!兒子、兒媳天天陪着我散步。”說話的老奶奶叫王燕珍,今年101歲。她聲音清亮,眼角笑出的褶皺裏滿是暖意。身旁是她大兒子,今年七十多歲,身姿挺拔,不時幫母親理理衣領,路過的人紛紛感嘆:“這分明是最動人的‘炫富’!”

歷經風雨達觀處世 期頤之年仍精神矍鑠
王燕珍如今已是期頤之年,氣色紅潤,步伐雖緩卻穩健。翻開她家的老相冊,能看到一段跨越近百年的溫情歲月——年輕時的王燕珍畢業於上海女子中學,身姿優雅、氣質溫婉。經同事介紹,她結識了在南京金陵大學任教的孫宏宇。1947年3月,熱戀中的兩人泛舟南京玄武湖,湖面波光粼粼,照片裏的他們笑眼彎彎,將浪漫定格在那個春日。
1958年10月,全家在杭州解放街天然照相店拍下合影,彼時的王燕珍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眉眼間滿是溫柔。後來,孫宏宇先後在南京金陵大學、浙江農學院任教,王燕珍也輾轉擔任浙江農學院會計、杭州鐵路中學英語老師,夫妻二人攜手走過風雨。在那個特殊年代,夫婦倆先後被下放到餘杭農村進行勞動鍛鍊,大兒子到喬司農場,另外兩個兒子則去了黑龍江。“後來是我媽媽先回來的。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四散,杭州就媽媽一個人。我每個週日從喬司騎自行車回來,幫忙做點家務,週一一早又騎回去。”大兒子孫中說,“我們這個家就是因爲媽媽在,大家最後又能聚到一起。”

王燕珍及其家人在龍井山道登山合影
華爾茲、散步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外公那時候(解放前)是南京鹽務局的,週日就帶媽媽出去玩,所以當時拍了很多相片。”孫中說,家中有兩本顯眼的大相冊,裏面全是整理後打印出來的老照片。父母親一生的往事,都被定格,並妥善收藏。其中還有老太太結婚紀念日時與老伴跳舞的照片。“他們曾是1988年交誼舞大獎賽冠軍!早些年,我也會陪着她跳上一段。”

1988年,王燕珍和老伴獲“杭州市老年文化沙龍-金婚銀婚紀念聯歡會”交誼舞大獎賽冠軍
2009年,王燕珍85歲,仍習慣自己出門運動,孩子們只是偶爾陪在身旁。隨着年歲漸長,王燕珍運動量慢慢減少,視力也不如從前,孩子們不放心,
孫中便暗下決心:“每天這趟走路,我必須陪着。”
從那以後,母子二人每天清晨沿河從慶春路到鳳起路,再走回來。有時走不動了,就在公園裏坐一下。這一走就是十幾年,成了他們雷打不動的習慣。
一次,幾位陌生路人見兩人相攜散步,以爲是一對老夫妻,忍不住誇讚:“你們感情真好!”王燕珍聽到這話,一手拍在兒子肩上,笑得合不攏嘴:“這是我兒子,不是老伴!”多年的堅持運動,讓王燕珍的身體健康,心境明朗。王燕珍說:“現在就是年紀大了,眼睛有些不方便,看東西糊了,所以電視不怎麼看了。”
母慈子孝其樂融融 家庭和睦是長壽的祕笈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燕珍就常坐兒子的小三輪逛西湖,欣賞蘇堤的柳、斷橋的雪。1999年1月,孫中踩着小三輪帶母親遊西湖的照片,至今還擺在客廳顯眼位置。孫中退休後學會了開車,就是想帶着母親去杭州周邊的古鎮轉轉,車裏常年放着一把輪椅,方便老人累了休息。
“婆婆曾經幾次摔跤骨折,每次都要在牀上躺幾個月。我們陪着她做康復訓練,都恢復得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症。幾十年來,每天定時給媽媽後背按摩,熱水搓背,熱水洗腳,再正常不過了。他當成一種享受。”孫中的妻子周玉芬說,“別人經常說,這麼大年紀了,還有媽媽在,很少很少。能有媽媽陪,談談天,感覺很享受。”在孫中看來,每天花點時間陪母親走一圈,養好身體,這樣的有效陪伴比陪在醫院病牀前舒服多了。
“婆婆年紀大了,現在吞嚥有些困難,我們就給她打成汁,紅燒肉、蔬菜都搭配着來,這樣營養也能均衡。”周玉芬說。婆婆喜歡喫魚蝦,而水果則給她削成片。“每天下午我們還給她準備牛奶咖啡,她比較喜歡西式喫法。”
提起家庭幸福的祕訣,她總會拉着周玉芬的手,笑着說:“兒子好是應該的,兒媳婦好纔是真的好。她弄喫的、照顧我,都特別有耐心,有這樣的兒媳婦,我們家才這麼和睦。”
孫中用腳步丈量着對母親的孝心,王燕珍在兒子兒媳婦的陪伴中安享晚年。這份溫暖,比任何財富都更動人,也讓我們明白:最珍貴的“炫富”,從來都是家人在側、歲月安然。
體壇報記者:陳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