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籃球賽,點亮兩座城的煙火

體壇報 10-09 13:00

10月8日,“浙BA”城市爭霸賽柯城隊主場對陣慶元隊的比賽,不僅點燃了賽場激情,更在場外掀起了一場關於成長、歸屬與活力的“雙贏”故事。這場籃球盛宴正以獨特的方式,彰顯着兩座城市的面貌。


從校園到賽場:籃球播種希望

晚上七點半,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館燈火如晝。柯城隊主力餘楚俊一記三分球劃破夜空,瞬間點燃全場。場邊,一羣小球迷高呼着他的名字——他們是餘楚俊的學生。脫下球衣,餘楚俊是衢州市實驗小學的體育老師;站上“浙BA”賽場,他成了孩子們眼中的籃球英雄。

“自從打了‘浙BA’,孩子們總纏着我問‘老師,能不能教我們投三分?’”餘楚俊擦着汗,眼裏帶着笑意。他的每一場比賽都成了學生們的“直播課”,第二天校園裏總會掀起模仿動作的熱潮。籃球課,已然成爲孩子們最期待的課程。

慶元隊的方正宇,一位19歲的大一新生,特意在國慶期間從山西趕回故鄉參賽。作爲“麗水王”的功臣,預選賽對陣蓮都隊時,他在最後9秒頂住全場目光,穩穩罰進兩球鎖定勝局。“麗水球王”的稱號不脛而走,網友紛紛稱讚他的“大心臟”。

“很珍惜爲家鄉而戰的機會。”從小學五年級初識籃球的純粹熱愛,到如今在大學專攻運動訓練,方正宇說,籃球早已融入他的生命底色。10月9日,他將帶着“浙BA”賽場的溫度重返校園,“下一個假期,希望我還有機會趕回來參賽。”


從主場到客場:在吶喊中凝聚認同

在柯城隊的觀衆席上,拉拉隊隊長“老牛”和他的立春鼓社成爲一道亮麗風景。鼓聲震天,口號整齊,他們是柯城隊的堅實後盾。

“雖然柯城隊沒怎麼贏過,但我們柯城拉拉隊從來沒輸過!”“老牛”這句帶着自嘲與豪情的名言,早已在球迷中流傳開來。對他而言,勝負早已超越籃球本身:“我們在這裏,爲的是‘柯城’兩個字。”

“老牛”曾在柯城隊的客場連續放話,輸了就不回家,因此多次“滯留”,在餘姚、杭州等城市享受美食、美景。當被問“出洋相”是否擔心被笑話時,他淡然回應:“笑了纔好!我的家鄉能被這些人看見!”一句話,道出了最質樸也最深沉的家鄉情懷。

在慶元,這種歸屬感正以另一種溫暖的方式呈現。“K歌之王”老闆陳樹飛是球隊的頭號鐵桿,自費追隨球隊南征北戰,成了慶元隊的“編外後勤部長”,與隊員們親如一家。更令人感動的是,在一次客場之旅中,陳樹飛竟在對方球迷看臺上,偶遇了失聯二十多年的發小。“一場籃球賽,幫我找回了青春的兄弟。”他感慨道。


從賽場到民生:籃球推動城市更新

賽事的影響力,也悄然滲透到城市的毛細血管中。

夜幕降臨,衢州市市民健身公園籃球場燈火通明。高度不一的籃球框獨具匠心,兒童練習投籃、青年組隊對決,勾勒出“全民皆籃”的生動景象。

“人數變多了,籃球氛圍特別好。”市民吳俊凱感受深切,“雖然天氣很熱,但還是有很多人來打籃球,我覺得跟‘浙BA’有很大關係。”

市民段富剛的話則道出了草根賽事的本質:“‘浙BA’就是我們草根的舞臺。許多球員正是從這個場地走出,這激勵着更多普通人懷揣夢想。”

在慶元,這股“籃球熱”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受“浙BA”熱潮推動,慶元縣多個鄉鎮將建設(改造)籃球場列入2026年的工作計劃中。

“羣衆有需求,政府有回應。”慶元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借‘浙BA’的東風,把運動的場地修到老百姓身邊,讓全民健身真正落到實處。”


從流量變“留量”:賽事激發經濟活力

這場籃球盛宴,最終也轉化爲了看得見的經濟活力。

在“柯城發佈”官方抖音後臺,自賽事預告發布後,諮詢如何去現場看球的留言便絡繹不絕。門票正式開售後,半小時內便被搶購一空。這股觀賽熱潮,直接轉化爲本地消費的增長點。賽場周邊的餐飲店老闆表示,比賽日營業額比往日好很多;附近的酒店、賓館也在賽期內迎來了入住小高峯。

在慶元,賽事經濟的效應更爲直觀。7月—8月,這座山城吸引全域遊客超31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4%,過夜遊客同比增長超23%。國慶長假期間,天南地北的遊客彙集到這個曾經不爲人知的浙西南山城。

“胡氏高壓魚頭館”的老闆胡先生忙得腳不沾地:“店裏幾乎全是外地客人,包廂需提前一天預訂。”慶元的山珍——牛肝菌、香菇、灰樹花等,幾乎成了每桌必點。有餘姚球迷自駕十二小時趕來,只爲嘗一口地道的黑米糕;也有從金華來的陳先生一家,在餐館意外撿到前人遺落的慶元遊玩攻略,如獲至寶。從紹興專程趕來的莫先生讚歎不已:“通過‘浙BA’關注到這裏,慶元人民熱情好客,生態環境優美!”

在柯城與慶元的這場“雙城記”中,我們看到的,遠不止於籃球。比賽的終場哨聲總會吹響,但籃球所激發的關於熱愛、歸屬與發展的故事,仍在城市的街巷間、球場上、人心裏,熱烈地續寫。這是一場沒有輸家的競賽,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多贏”。



體壇報記者:高玲玲

注册 / 登录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返回顶部